課題規劃
災防應科方案第二期(104-107年)研發課題係以100-103年災防應科方案階段性研發成果做為研發基礎,進行研發成果之精進與強化,並以前揭目標為方向。經凝聚氣象、洪水、坡地、地震、體系、社會、經濟、核能、火山、教育與資訊等各領域專家學者之意見,且與部會研討後共同研提本方案七大前瞻災防科技研發課題,此規劃課題與災防應科方案(100-103年)執行課題之應用聯結關係如下圖所示。


(一) 坡地土砂災害衝擊與減災評估
坡地土砂災害災害衝擊與減災評估,係以前期大規模崩塌災害防治科技研發成果為基礎,進一步量化高潛勢大規模崩塌土砂規模與對人口密集區影響範圍,以利研擬聚落之減災策略與預警措施;並對於崩塌土砂運移至中下游可能產生的災害進行評估。
重點工作內容:
- 土砂運移機制分析、模擬及監測
- 崩塌土砂量體及區位的評估
- 保全對象影響評估與風險管理
課題共同規劃推動單位: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水利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水土保持局)、交通部(公路總局、運研所港研中心)、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研究所)、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司)、原住民族委員會等
坡地土砂災害衝擊與減災評估研發藍圖與部會分工如下圖所示

(二) 流域水患防治與管理平台
流域水患防治與管理平台,結合各部會署成果解決流域災害調查與診斷技術,並開發細緻化模擬的關鍵技術,以建構流域整治協調整合展示與交流平台。
重點工作內容:
- 流域監測與調查:精進監測技術與現地調查資料。
- 模式整合與情境推估:細緻化模擬技術與跨尺度的模式整合。
- 流域治理落實:落實科技與防災界面銜接及防災教育宣導。
課題共同規劃推動單位:經濟部(水利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水土保持局、農田水利處)、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運研所港研中心)、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研究所)、科技部(自然司、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流域水患防治與管理平台研發藍圖與部會分工如下圖所示

(三) 都會區烈震衝擊情境模擬評估與防治技術
都會區烈震衝擊情境模擬評估與防治技術,整合各部會基礎資料及學研界研發能量,開發地震危害分析及情境模擬技術,辨識都會區震災衝擊弱點,提出量化評估資料,研擬都會區烈震防護對策,降低地震災害損失。
重點工作內容:
- 地震危害風險揭露技術整合應用:斷層調查、地震潛勢分析、災害風險認知宣導
- 地震情境模擬與衝擊分析:細緻化地震情境模擬技術開發、防災規劃應用推動
- 都會區烈震防護因應對策研究:建物耐震技術及補強技術、關鍵設施防護對策、持續營運計畫
課題共同規劃推動單位: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國營會台電公司)、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運研所港研中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民政司、消防署)、衛生福利部(社救司)、科技部(自然司、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都會區烈震衝擊情境模擬評估與防治技術研發藍圖與部會分工如下圖所示

(四) 極端氣候之災害風險評估與調適策略
極端氣候之災害風險評估與調適策略,結合各部會署成果,評估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衝擊與風險,並建構調適能力,以產生具體調適作為。
重點工作內容:
- 極端災害情境模擬與脆弱度評估:進行高風險地區、河川流域,以及關鍵設施之極端災害情境模擬評估
- 高災害風險區辨認:研發災害風險評估方法與圖資,並辨識高災害風險地區
- 災害風險管理與調適策略:研擬降低災害風險之調適策略,並進行氣候變遷與防災調適教育推廣
課題共同規劃推動單位:經濟部(水利署、中央地質調查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水土保持局)、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公路總局、運輸研究所)、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研究所、消防署)、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國家發展委員會、教育部
極端氣候之災害風險評估與調適策略研發藍圖與部會分工如下圖所示

(五) 輻射與火山災害評估技術
輻射與火山災害評估技術,結合各部會署成果整合輻射與火山災害之監測資訊,並開發綜合指標之展示平台 ,以強化輻射與火山災害的監測與預警工作。
重點工作內容:
- 監測預警資訊:整合輻射與火山災害災害監測預警資訊。
- 災害評估與減災對策:建立災害評估技術與研擬減災對策。
- 落實災害管理:應用監測科技的資訊,開發災害預警研判平台。
課題共同規劃推動單位: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輻防處、輻射偵測中心、核研所、核技處、核管處)、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科技部(自然司)、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輻射與火山災害評估技術研發藍圖與部會分工如下圖所示


(六) 災害因應能力評估與強化
建置災害管理能力評估方法,研析政府災害經損評估與財務管理風險分擔對策,協助強化災害治理能力,建構社經面向強化機制 。
重點工作內容:
- 地區災害管理能力:評估開發縣市災害管理能力評估平台
- 防災社區因應能力強化:製作全災害防災社區協同學習平台
- 災害損失風險管理策略:區域型災害經濟損失評估方法規劃與建置
課題共同規劃推動單位: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科技部(自然司、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災害因應能力評估與強化研發藍圖與部會分工如下圖所示

(七) 深化防災巨量資訊價值
整合各防救災單位研發之資料、模式與管理成果,公部門防災監測與民間災情通報等防災巨量資訊精進整合、分析與研判技術,推廣應用災害示警技術與強化落實災防資訊之交流分享。
重點工作內容:
- 擴充圖資內容及應用:強化數位防災基礎圖資與應用技術
- 科技輔助災害判釋:運用遙測影像整合協助災害變遷判釋
- 資料活化與分享推廣:活化防災巨量監測資訊價值
- 提升災管平台服務內容:強化災害管理平台及其服務
課題共同規劃推動單位:內政部(地政司、國土測繪中心、消防署)、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水利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公路總局)、科技部(自然司、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深化防災巨量資訊價值研發藍圖與部會分工如下圖所示

|